心理咨询的误区与正解

文章作者:  发布时间: 2018-11-08  浏览次数: 429

很多同学对心理咨询不太了解,下面列出一些典型的误区和相对应的正确理解:

误区一:只有“有病”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

正解:接受心理咨询的人不一定都有心理疾病

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,常常会遭遇种种挫折,有时仅仅依靠自身的调节和周围人的开导劝慰还是难以排解。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那些心理正常但又存在某种心理负担的人,解决其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、人际交往以及疾病和康复等方面的心理不适应。减轻他们内心世界出现的矛盾,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,学会发掘自身的潜能,去更好适应环境,

完善自我。

误区二:心理咨询就是一般的聊天

正解:心理咨询是专业的谈话过程

有些人把心理咨询等同于同咨询老师“聊天”。心理咨询从形式上看确实是咨询老师与求助同学对话的过程,但这种对话并不是一般的“聊天”,而是咨询老师运用心理学的知识、理论和技术,通过搜集资料、解疑释惑、提供建议、商量讨论等方式,帮助求助同学解决心

理问题的一种途径。

误区三:心理咨询就是给求助同学出主意

正解:在与咨询老师探讨的过程中,求助同学要挖掘自己的潜能来解决问题

在心理咨询过程中,咨询老师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,帮助求助同学正视自己的问题,使其领悟到问题是怎样形成的,并与求助同学共同探讨、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,帮助求助同学发掘自身的潜能,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出选择,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自主解决类似的问题。在这个过程中,做出决定的是求助同学自己,咨询老师是不能代替求助同学进

行抉择的。

误区四:心理咨询=窥见内心

正解:来访同学要消除顾虑,倾吐心声

许多来访同学不愿或羞于吐露自己的心理活动,认为只要简单说几句,咨询老师就该

能猜出他心中的想法,要不就表明咨询老师水平不高。其实咨询老师没有什么特异功能窥见他人的内心世界,他们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,对来访同学提供的一定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,并进行咨询。因此,来访同学要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,才能有利于心理咨询的推进,并解决相应的问题。

误区五: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快乐

正解:心理咨询的目的是来访同学获得心灵的成长

有的来访同学认为心理咨询就是使人开心,就要使人快乐。这只说对了一半,因为成功的心理咨询确实可以使人减轻压力、解脱不良情绪的困扰,从而使来访同学生活得更加轻松、自信。但心理咨询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,更加完善自我。在这个过程中,咨询老师要促进来访同学自我成长,就要消除来访同学已经习惯化的、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模式,建立起新的、有效的观念和行为模式,而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来访同学的痛苦体验。来

访同学只有经历痛苦的磨砺,才能获得心灵的成长。

误区六:心理咨询不起作用

正解:来访同学的改变往往需要时间

对于一般的心理问题,可能只需要通过情绪宣泄,或者经过咨询老师的引导,来访同学很快地产生领悟。而对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,就没有那么简单,因为人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、渐进的,所以不良心理品质同样不可能只经过一两次咨询就马上恢复正

常,需要持续地坚持咨询,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。